[发明专利]基于热惯性的热电联产系统混合时间尺度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60517.1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2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顾伟;姚帅;周苏洋;陆帅;吴晨雨;潘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葛潇敏 |
地址: | 210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热惯性的热电联产系统混合时间尺度调度方法,首先建立区域热网热惯性模型与建筑物热惯性模型,其次建立热电联产系统混合时间尺度调度模型,包括日前调度模型‑日内滚动调度模型‑实时调度模型‑自动发电控制模型,最后基于设备运行约束和负荷特性分别确定日前调度模型、日内滚动调度模型和实时调度模型下各供电、供热设备的调度时间尺度。本发明所提出的混合时间尺度调度方法充分考虑了电、热子系统的传输网络和负荷特性差异,通过将供热系统热惯性作为约束条件加入优化调度模型中,并协调四个模型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促进热电联产系统消纳可再生能源,并逐级降低可再生能源和负荷不确定性对系统功率平衡的影响。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惯性 热电 联产 系统 混合 时间 尺度 调度 方法 | ||
【主权项】:
1.基于热惯性的热电联产系统混合时间尺度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供热系统热惯性模型,该模型包括两个方面:一:建立由区域热网的传输时延和蓄热能力而造成的区域热网热惯性模型,二:建立由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蓄热特性而造成的建筑物热惯性模型;步骤2:将上述的供热系统热惯性模型作为约束条件,建立热电联产系统混合时间尺度调度模型;步骤3:根据建筑物热惯性模型与热电联产系统混合时间尺度调度模型,确定各个供热设备的调度时间尺度,所述各个供热设备包括:热电联产机组、燃气锅炉、分布式热泵、电锅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16051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